科彰木皮建材

 

 

 

 

 

 

 

 

 

 

 

 

 

 

 

 

分頁: 4/4 第一頁 上頁 1 2 3 4 最後頁 [ 顯示模式: 摘要 | 清單 ]

有關綠建築的報告(20點)

[不指定 2010/07/20 15:31 | by henry ]
綠建築的內涵與由來
由於人類日積月累對環境的破壞、能源的濫用,進而產生了能源危機(Energy Crisis)、氣層破洞(Ozone Hole)、溫室效應(Greenhouse Effect)、聖嬰現象(Christ Child)、反聖嬰現象等問題。有鑑於此,世界各國從 1972 年起,乃不定期召開會議共同商討挽救地球環境危機的對策;其中重要的環保會議有巴塞爾公約(Basel Convention,管制有害廢棄 物跨國移動)、蒙特婁議定書(Montreal Protocol,管制臭氧層破壞物質)、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氣候變化綱要公約(FCCC,管制溫室氣體)、華盛頓公約(CITES,保護瀕臨絕種動植物)、拉姆薩公約(Ramsar Conventon,保護溼地)、斯德哥爾摩公約(Stockholm Convention,管制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POPs)、沙漠化公約(Conven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永續發展世界高 峰會議( 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SO(國際標準組織)以及其他環保等相關會議(參考網站:行政院環保 署,http://www.epa.gov.tw/u/P1-6j.htm),在這之間彼此相互約束,共同簽訂許多環保公約「地球環保」的問題顯然已成為超國境、超政體的國際要務。
為順應此世界環保潮流,我國積極推動各項環境保護工作,因此政府於 1987 年成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並於 1987 年 10 月 2 日發布「現階段環境保護政策綱領」,以此作為 行政院各部會執行環境保護工作之圭臬。再則,於 1992 年 6 月世界各國於巴西里約舉行 全球高峰會議,各國領袖達成多項重要決議,其中「廿一世紀議程」更為世界各國勾勒出 廿一世紀追求永續發展與以具體行動拯救地球之重要藍圖。身為地球村之一份子的台灣, 便於同年 3 月第二屆國民大會臨時會,在憲法增修條文第九條第二款中即作出明訂(1997年 7 月第三屆國民大會第二次會議修訂為增修條文第十條第二款),並以此作為政府環保政策之最高指導原則。1996 年 11 月研修訂並報院核備「國土綜合開發計畫」,其中更將環境保護規劃為國土綜合發展之一環,強調各種開發行為必需兼顧環保相關課題(國家環境保護計畫,行政院核定本)。

1、台灣「綠建築標章」的施行
綠建築標章」(圖 2-1)自 2002 年 1 月 1 日起實施,舉凡中央機關或受其補助達二 分之一以上,且工程總造價在新台幣五仟萬元以上之公有新建建築物,應先行取得候選綠建築證書,始得申請建造執照。目前「綠建築標章」共有七大指標,其內容分別為基地綠 化指標、基地保水指標、日常節能指標、水資源指標、二氧化碳減量指標、廢棄物減量指 標及污水及垃圾改善指標(綠建築推動方案,行政院2001 年 3 月 8 日台九十內字第○一○八○七號函核 定 )。依 綠建 築標章 推動 使用作 業要 點第五 條之 規 定,七大指標中的「日常節能指標」及「水資源指標」為必要通過之項目。且於第九條中明訂綠建築標章其證書或候選綠建築證書之使用證書,有效期限為三年,期滿三個月前得申請繼續使用。作業要點的第十九條又明確指出,對取得證書之建築物採不定期抽查及勘察,一年不得少於一次,如不符合使用證書上所記載指標效益,執行單位應定相當期限命其改善,如不改善或改善經審議仍不符合證書上所記載指標效益者,應命其停止使用證書及標章,並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核備予以終止契約後公告之(綠建築 標章推動使用作業要點,2000)。
綠建築標章」的施行,從綠建築段時申請通過,其有效期限為三年。但當建築竣工 後轉至後續的室內裝修階段,是否能保有與延續建築階段對於綠建築的相關概念,將關係 該建築是否能於三年後繼續保有「綠建築標章」的榮銜。因此,探求建築物於建築階段到 室內裝修階段的相關設計概念(如:照明節能、中水系統、綠化等等)是否銜接合宜,將 為確認「綠建築標章」是否落實的重要指標。
2、照明節能於綠建築中扮演的角色 照明節能為「綠建築標章」中「日常節能指標」的一個部分。依「綠建築標章」推動使用作業要點第五條之規定,七大指標中的「日常節能指標」為必要通過之項目之一。探討建築的日常耗能,主要以空調及照明用電佔有最大比例,在夏日建築物的空調用電比約佔四至五成,而照明用電比高達三至四成,因此從空調與照明上來探討建築節能最具效果。而「日常節能指標」的目的不僅在於節約能源,它同時也是一種科學化、綜合化的建築風格設計法。因台灣位屬亞熱帶氣候的區位,透過指標的推行,可以淘汰一些不合台灣氣候風土的建築造型,此舉不但可節省國家能源,更有助於塑造出符合台灣風土的建築風貌。
Tags:

什麼是*綠建築*?

[不指定 2010/07/20 15:30 | by henry ]
綠建築在學術上是地球資源永續發展政策的一環。

簡單的定義, 就是"花費最少的資源建造,產生最少的廢棄物", 也就是環保的建築工程。

例如可回收的鋼構建材與寒帶木材構材,避免使用鋼筋混泥土建材減少CO2的排放。

行政院頒布的「綠建築推動方案」,其中建築部分訂定環境評估七大指標系統:「綠化」、「基地保水」、「水資源」、「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汙水垃圾改善」。

凡建築物需經過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指定機構,至少審核通過其中「日常節能」、「水資源」兩項指標,才可取得候選綠建築標章。

這裡提出的七項指標在法規上並無明文規定,只有推行所謂的綠建築標章。

不過從91年起,凡是公共工程造價在5000萬以上的工程, 都必須符合綠建築評估指標七項指標的兩項以上, 取得綠建築標章後才可以取的建照。

之所以以公共建築為首波規範標的,是有其示範跟實驗的性質,這就跟當初都市設計審議推行時的做法是相同的﹔最初都是以公共建築為開端,再慢慢推展到其他建築開發。

其實,綠建築的意義在於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共存,而不是一味的開發,其結果造成地球溫室效應的氣候變化﹔相對的,台灣因為大量使用混擬土,造成砂石段亂採與土石流的發生。
Tags:

綠建築? 20點

[不指定 2010/07/20 15:30 | by henry ]
綠建築的產生

一、綠建築形成的背景

綠建築」理念的產生,導因於二十世紀中葉生態意識的覺醒、能源危機的激發、與永續發展的興起,促使國際間建築學家以生態防 災的思維所發展的新方向,促使建築跨越傳統觀念,而以「節約能源」、

「降低環境負荷」、「與自然親和力」的新思維,而現今已成為全球性 議題,綠建築發展亦成為世界潮流。現今綠 建築的思維已與「永續發展」相接合,並在世界各國推展,並成立不 同的國際組織,亦成為二十一世紀建築發展的主流。我國亦不例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與財團法人中華建築中心於1999年正式推動「綠建築標章制度」,2001年行政院通過「綠建築推 動方案」,2003  年時尚屬推廣階段,而現今國內綠建築形成與發展概 況,可分成能源管理時期、建築能源管理時期、及綠建築時期三階段,分述如下

(一)、能源管理時期:

為1980年5月,行政院通過『能源管理法』草案,其項目內容有能源查核方面、設備器具方面、與其他授權方面。

(二)、建築能源管理時期:

主要是1995年,內政部營建署於『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 內,增訂「節約能源」之相關條文。再於2002  年8月修訂相關條文 ,

將管理對象擴大為辦公廳類、百貨商場類、旅館類、醫院類、住宿類、

其他類等,各類之管理指標。

(三)、綠建築時期:

從1996年,行政院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誓言善盡國際環保職責後,為配合此政策,行政院經建會特別將『綠建築』列為「城鄉永續發展政策」的執行重點,內政部營建署也透過「營建白皮書」正式對外宣示,將全面推動綠建築政策,並透過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研擬綠 建築指標評估系統。1999年初,內政部建築研究分別編撰「綠建築宣 導手冊」及「綠建築解說及評估手冊」各乙種及研訂綠建築標章申請 作業規定籌備工作。

再者,綠建築標章制度開始付諸實施,而負責綠建築評定的「綠建築評審委員會」也正式成立,其申請評定對象包括,尚在施工中已 取得建造執照之建築物可申請『候選綠建築證書』,及已完工之新建或 既有建築物可申請『綠建築標章』等兩種。

二、我國綠建築的定義 在建築生命週期,以最低節約能源、最有效利用資源、最低環境負荷的方式與手段,建造最安全、建康、效率及舒適的居住空間,達到人、建築物與環境共生共榮、永續發展的目標。可將「綠建築」定義為:「以人類的健康舒適為基礎,追求與地球環境共生共榮及人類生 活環境永續發展的建築設計並消耗最少地球資源及製造最少廢棄物的 建築物,即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建築物。

綠建築」在日本稱為「環境共生建築」,歐洲國家稱為生態建築 或是永續建築(Sustainable  Building),美、加稱為「綠建築」(Green Building)等,主要皆是強調生態平衡、生態效益、物種多樣化、資源 回收再利用、再生能源及節能、降低環境負荷、及親近自然環境等,確保全球永續發展。

我國綠建築發展萌芽於能源危機,為因應環保趨勢及推動永續發

展的共識與潮流,1999年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正式建立「綠建築標章」認證制度,並接受各界申請。其目的能建立評估系統,期能對國內建 築物的耗能、耗水、排廢、環保等相關議題,建築業相關業主(包括建築師)能依本「綠建築標章制度」之評估系統進行設計,確實可達「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建築物,同時消費者能依據「綠建築指標」來選擇居住環境,可獲得節能、省水、減廢、衛生、舒適、建 康、及環保的目的。
Tags:

什麼是綠建材?求答案!!!

[不指定 2010/07/20 15:28 | by henry ]
何謂綠建築
  第一屆國際材料科學研究會於1988年提出綠色建材的概念,其中綠色乃指其對永續環境發展的貢獻程度。而到了1992年國際學術界才為綠建材下定義:「在原料採取、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以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材料,稱為『綠建材』」。
  我國地狹人稠,大多數室內空間均有使用人口密度過高的困擾,與裝修建材的使用有過量的情形,造成許多材料的浪費與產生新的室內污染源。為有效控制室內污染源、延長建築物的生命週期與材料的再利用,進而研擬適用於國內本土化之綠建材評估要項與標準,並提出具體可行之管制措施以保護國民健康及環境資源。
------------------------------------------------------------------------------
綠建材之特性
Reuse──再使用
Recycle──再循環
Reduce──減量
Low emission materials──低污染
------------------------------------------------------------------------------
使用優點
生態材料─ 減少化學合成材之生態負荷與能源消耗。
回收再用─ 減少材料生產耗能與資源消耗。
健康安全─ 使用天然材料與低揮發性有機物質的建材,可減免化學合成材所帶給人體的危害。
材料性能─ 材料基本性能及特殊性能評估與管制,可確保建材使用階段時之品質。
「綠建材」與「綠建築」之關係
在建綠築評估指標之室內環境指標中
對於室內建材裝修項目的評分除整體裝修量進行查核外,對於是否使用綠建材也有納入評分,獎勵採用綠建材。
參考資料
http://www.cabc.org.tw/gbm/HTML/website/about.asp
綠建材標章
何謂綠建材標章

建築生命週期包括設計、施工、使用、拆除及再利用。綜觀而論,建築物是一種高耗能、破壞生態,且對於長時間活動於期間的人們影響最深之產業。據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八十八年「建築室內環境保健綜合指標之研究」成果,空氣環境影響因子中建材相關要項達一半以上,顯見建材對人體健康影響之鉅。而建築構材在製造過程中為了性能考量,經常添加各種化學物質以達硬化、膠合及防腐等作用,致房屋裝修完成後,這些化學物質隨著時間和溫度變化大量地逸散於空氣中影響室內環境品質。而綠建材標章制度之建立,即在有效評斷並整合建材之健康、生態、再生、高性能資訊,以提供民眾選用材料時之依據。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5021805530
依照政府規定綠建築實施辦法,綠建材分類要求有下列分項
1.塑橡膠類
2.隔熱材料
3.水性塗料
4.木材
5.資源化磚類建材
6.資源回收再利用建材
你所謂的鋼構,是回收材料,但是回收要求並無"硬度"之部分.
分頁: 4/4 第一頁 上頁 1 2 3 4 最後頁 [ 顯示模式: 摘要 | 清單 ]